这篇文章一直收藏在印象笔记里,叫做《认知三部曲》,作者是猎豹 CEO 傅盛。
它从理性的角度,分析了一个让人焦虑的问题:为什么人和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?
下面是自己的阅读笔记。
01 一个故事
工作以后,有一个感受特别强烈,那就是重新定义「努力」。在我们的既有价值观里,努力是一个褒义词,它代表着「勤勤恳恳」,表现是每天第一个来,最后一个走,加班无怨言——恩,这是美德。但是,一位朋友公司在裁员时,竟然首先就把内部的这位员工裁掉。他们领导给出的理由是: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很多类似的员工,而且新人还更便宜。既然是裁员,那就是选择;既然是选择,那就要看标准。人的效能,必然是最重要的一环。效能既要看你创造价值的绝对值,也要看你创造价值的独特性。如果你的价值只是靠时间堆砌而来,那意味着替代太容易。这就是认知带来的差距。它是指南针,方向错了或偏了,结果便是千差万别。02 理解认知
认知是什么?简单来说就是认识的活动,具体来看,则是外部信息进来,然后经过大脑的解码,并形成对信息的判断过程。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,故有王国维的名句: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之色彩。傅盛则对认知有更高的判断,他认为:成长就是认知升级,管理的本质就是认知管理,战略就是格局和破局。首先,用「不知道自己知道」的态度去认知世界。
1.不知道自己不知道:骄傲。
2.知道自己不知道:敬畏。
3.知道自己知道:通达。
4.不知道自己知道:空杯。
在他看来,第四种状态是最佳的状态。因为只有保持空杯,才愿意接受外界,感知外界。2.看到时间轴上的自己,发现原来自己只是时间洪流上的沧海一粟。
其次,找准「核心点」,并做到「覆盖」。
高级意味着站位,意味着不是鼠目寸光。如何让自己更有高度呢?“优秀的领导,必须在核心点上拥有覆盖队伍的认知体系。”这里有两个关键词,一个是「核心点」,另一个是「覆盖」。「核心点」意味着需要了解清楚命门。如果对照项目管理,那么就是知道哪些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,去抓住它,自然事半功倍。「覆盖」意味着掌握,甚至是精进。既然知道了哪些是核心点,那就需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上面,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。这本质上,还是要从价值链上找答案。举个例子,做自媒体,它包括了运营,包括了排版,包括了内容。里面的核心点肯定是「内容」,如果不能在这上面达到精进,其他地方做得再好,也难以说是优质。最后,基于以上认知,做到更全面的管理。
信息对应的是输入。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,人就是坐井观天,难成气候。其次是时间分配。如果大量的时间都在琐事上,没有独立出特定主体的刻意练习,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上。最后是找准人。要专注,就意味着要舍弃。舍不是丢,而是找到对应的人来接。安排工作,制定目标,做好管控,输出结果。傅盛的思路,整体是从自我的理解出发,然后找到所处岗位和行业的位置,继而反馈到自我的发力点,最后通过战(专注)和略(舍弃),来实现认知升级。03 个人感受
我们都难免会进入到某种舒适区,只要做好分内事,就感觉上能安枕无忧。新遇到挑战,反而会觉得是加量不加价,心生抵触。但是,认知能力高的人,面对挑战,会去思考它带来的能力提升点,它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助力情况,继而做到有「专注」的发力。在发力过程中,尽量去获取更多信息,做好任务分工,最后保证事情圆满完成,自我也完成迭代。- 更多值得一读的文章 -
- 工作之后,到底要不要搞副业?-